社工師考試 社會研究法與統計
研究法和統計應該是大多數社會工作者最頭痛的科目, 在台灣, 或許多數的社會工作者都會問, 為什麼要學統計或研究法? 跟我的服務有啥關係? 我又不是學者, 又沒要做研究, 學這做啥?
其實, 我認為, 將社會研究法及統計納入大學必修課程, 有其基本的目的: 使社會工作變成名副其實的專業, 亦即建立Evidence based practice 以證據為基礎的實務工作. 就拿醫生和律師這兩個高度專業化的行業來說, 當他們在提供服務時, 法理證據或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十分重要的評估依據, 再加上專業經驗的判斷, 如此才能使服務對象信服, 然, 社會工作者在提供服務時, 卻往往獨賴個人主觀經驗之判斷, 這樣的服務品質, 真的很難取信於社會大眾, 同時, 並未真的確保服務使用者的權利.
因此, 學習社會研究法與統計, 最主要是讓實務工作者與學界能加強互動, 隨時更新專業知能, 了解學界最新或最有效的處遇方法, 再結合本身實務經驗與針對服務使用者之特性, 提供最好的服務. 在學習本科之前, 我建議大家要先從認知上做改變, 準備這科並非只為了因應考試, 而是負起實務工作者應有的責任 (如上述), 所以不用想說要把自己變成研究法專家或統計專家, 重點是, 要讓自己在學習後, 看的懂論文或一篇研究在說什麼, 並且可以進一步作批判, 找出其實務上之適用性. 是此, 在準備的過程中, 建議要搭配一、二篇自己領域或者感興趣的研究論文來看, 畢竟教科書上講的東西, 幾乎都是從西方翻譯過來的, 十分抽象, 若有具體的例子, 會比較容易了解, 也比較有趣.
大綱
Chapter 1: 理論與研究
一、理論的建構
二、理論的模式
三、理論的類型
四、研究易犯的錯誤
五、研究設計- 依目的來分
六、研究設計- 依時間來分
七、研究分析之陷阱
八、社會工作研究的功能
Chapter 2: 質化研究
一、質化研究的特質
二、三角測量法
三、質化研究的種類
四、質化研究的樣本取樣
五、質化研究的資料收集
Chapter 3: 量化研究
一、量化研究的特質
二、量化研究的資料收集
三、測量
四、信度
五、效度
Chapter 4: 社會調查
一、社會調查的方法
二、社會調查的工具- 問卷設計
三、試驗性研究VS 前測
四、抽樣和抽樣方法
五、研究偏誤和研究誤差
Chapter 5: 實驗設計
一、實驗法
二、實驗設計
三、因果關係
四、實驗設計之評鑑
五、其他研究方法及評鑑
Chapter 6: 統計
一、統計的功能以及基本法則
二、描述統計
三、推論統計
(以上內容主體架構乃參考2007年10月保成出版社 王淑芬著作 社會研究法 , 再加上自己的整理與理解, 而成的個人筆記, 未來若對筆記內容有任何疑問或不清楚的地方, 請參考原著或者來信討論, 若需要引用本人之筆記, 敬請註明出處,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