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個部分我覺得我寫太細了, 花費太多時間, 所以我決定做些修正, 只呈現我的筆記, 若有任何有緣人對某單元感興趣, 歡迎發問, 我會再仔細寫清楚些~  理論的模式和類型是較冷門的題型, 我在美國的研究法課中並沒有學過, 可見這可能是某個出題學者感興趣的領域或題型
 
 

二、理論的模式是指理論呈現的樣子或者組成的形式, 根據參考書提到理論可以有五種模式,其功能是逐次遞增

()    類別模式: 以純概念concept的方式呈現, 包括某種現象的價值, 類別等.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論, 將「我」分成三類: 本我, 自我, 和超我.

()    類型模式: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類別交叉分析, 即可在概念上創造出新的類別. 如人可依財富來分為有錢人, 窮人; 也可依道德標準分為好人, 壞人, 兩者交叉分析後可產出新的類型: 有錢人的好人是大善人, 沒錢好人是安分守己者等以此類推變產出新的概念類型

()    列聯模式: 某理論是依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類別相互交叉檢定而獲得的結論 (就是有經過統計檢定而獲得的結論). 例如依照卡方檢定產生的結論

()    共變模式: 某個理論, 其變項間具有線性關係, 例如像之前所說個案量與社工人員的職業倦怠感有關係, 但僅能得知兩者關係強弱, 卻不知道個案量多少時, 會使職業倦怠感達到提高或降低, 即無法測得變項的反應程度.

()    功能模式: 理論可指出兩變項間的線性關係且更可指出其一對一的因果關係, 此種理論具有較高的預測力.

三、理論的類型是指理論是怎麼形成的

()    定理組合或聚合理論: 指某個理論的形成,是由數個已被證實或大眾接納的理論或定理組合而成的,例如社會工作管理中的「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就是集合各管理學派而成的理論,認為管理要因應組織情境和成員關係,不同情境或遇到不同的人就要用不同的管理模式.

()    命題衍化式或發散式理論: 理論之所以為理論是因為其形成後所衍生出來的後果和影響性可以解釋其他相關現象且不失邏輯性

()    因果結構式理論: 指某個理論之所以成為理論是因為能針對特定的問題作因果式的說明,理論不僅重視形成的前提,也重視後果的解釋          

四、研究易犯的錯誤總共有九點,感覺起來很像,不過還是有些不同,在此不一一細說,若有興趣者,再來信詢問

()以偏概全 overgeneralization: 例如某個社工看到某些原住民案主在喝酒,就認為「所有原住民都愛喝酒」就是標準的以偏概全,研究時可透過隨機抽樣方式和大樣本反覆研究來避免以偏概全的誤差

()不正確的觀察 Inaccurate observation: 前例也可說是不正確的觀察,因為社工員的服務對象比較侷限於某地區或類型的原住民,並沒有實際接觸到其他亞族群、地區或階層的原住民,因此其觀察本身並不正確

()選擇性的觀察 Selective observation: 前例也有可能是選擇性的觀察,尤其社工最常有的職業病就是把問題放大,而常忽略成功的例子或積極的案主,亦即對愛喝酒地原住民都比較注意,對認真工作的原住民都好像視而不見

()假的資料 Made-up information: 最常見的是 post facto hypothesizing 事後追朔假設,這是比較故意的作弊,即研究前先不設立假設,等到資料出來了,在反過頭來設立假設,騙說自己的假設成立    

()不合邏輯的推論 Illogical reasoning: 我目前所能想到就是維士比的例子,明明那就是有酒精的飲料,卻在廣告上一直給勞工朋友洗腦,說對工作有幫助,真的不合邏輯。在研究上,需要以知識或理論為基礎,就可避免不合邏輯的推論,所以論文裡都有理論或文獻回顧 (此次考試有考!)

()自我主觀涉入研究 Ego involvement in understanding: 用個人主觀的價值或認知去解釋研究結果或社會現象

()提早結束研究 The premature closure of inquiry: 研究還在進行時,看到符合假設的東西出來,就提早結束研究,但得到的東西不表示是真的結論

()神秘化 Mystification: 因為知識的有限,把問題或現象的原因,當作一種神秘而無解的力量引起的

()人的錯誤 To error is human: 涉及人的實驗本來就會有很多錯誤,是無可避免的,但可以透過系統化的操作,盡量使研究客觀,縮減誤差

很認真寫了, 感覺還是寫太多, 又寫很慢, 我有預感開學後沒時間寫, 那就盡力而為, 寫多少算多少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9107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